他用生命践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
---追忆遂溪县第一中学陈敏老师
易平
题记:名兮利兮终随风,
情兮仇兮亦如烟。
会须酩酊酬良辰,
何用惆怅咒逝川。
( 陈敏发表在《当代》杂志诗文节选)
人物简介:
陈敏,男,1969年7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遂溪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,1990年6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执教遂溪县第一中学,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与高考辅导工作近20年。他凭着一腔热情和内心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,在人民教师这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岗位上任劳任怨,默默耕耘,桃李遍天下。多年来,指导学生及其个人获省市县各级奖励累计近100项。
陈敏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,无数次带病给学生上课,站着讲不了课时,就坐着坚持给学生上课。直到2019年5月8日凌晨,病魔夺走了他最后一口气,他离开了至亲——妻儿及八十岁高龄的老父亲,还有他最放不下的学生们。这一天,距离他50岁生日,还有两个月零4天。他用生命,践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!

1、 1990年6月,陈敏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。

2、 陈敏生前给学生上课。
学生眼中的敏哥:亦师亦友,乐观敬业
陈敏,小个子,平板头,黑色边框眼镜,乐观、自信、幽默、敬业、学识渊博,这些都是他的名片。他被学生们亲切尊称为“敏哥”。正如他的学生所说——
“‘敏哥’这个昵称已经说明了陈敏老师在我们学生当中受欢迎程度,最深刻的是他的爱笑,他倒像个爱开玩笑不爱长大的可爱顽童。”
学生们普遍认为,这种亦师亦友对他们而言,是一种珍贵的人生学习和体验。
“陈敏是我一直尊重和喜爱的恩师。高一教我一年语文,性格风趣幽默,为人相当有视野和格局。……真心感激他的启发,也希望像他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多。”
别人打卡上班,按部就班,靠的是严于自律;而敏哥靠的是近乎玩儿命的执著与疯狂。他的内心仿佛刻着一枚永恒的生物钟,如他的学生所说——
每天清晨,6点多,远远就可以看到,敏哥骑着他已略带年头的小电驴,停车摘帽,奔赴班级卫生区域,加入到学生打扫队伍中。这动作一气呵成,这习惯从未变更。每天晚自修放学后,敏哥又守在住校生的自习室,直到22点后才离去……
周末的校园,也总能看到敏哥骑着小电驴又来“视察”学习,他会静静走进教室,看看今天有多少人在自觉学习,看看有多少人在偷懒……
学生们内心无比清楚,无论是晨读前的打扫,还是晚自习的陪伴,敏哥如此坚守,目的只有一个:就是给学生们节约点学习时间,再多学会儿,再多学一会儿……
可喜的是,他的监督和鼓励,早已默默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,珍惜时光,努力学习,学生们纷纷加入到周末自习的行列,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。
敏哥的一个学生这样说到:“在他(陈敏)的悉心指导下,我们班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厚,成绩也越来越好,依稀记得那时候我们班一个后进班变成每月的优秀达标班!他改变的不止是我们的学习成绩,也让我们变得更加阳光与自信!” (遂溪县一中2009届高二20班林宏瑞)
敏哥最令人感动的是,他教过的学生即便选择了复读,已不归他代课,他也是关怀备至。有个学生说:“2011年高考放榜,我们班有包括我在内的几名同学选择了复读,他(陈敏)虽然没有教我们,但是隔三差五会跑到复读班这边来,了解我们的学习近况,直到2012年高考前夕,他仍跑来复读班为我们加油打气,鼓励我们!他的一言一行就这样影响着我们,感动着我们!”
学生们参加高考,敏哥比自己考试还紧张,他对学生们充满期待,一届一届带过去,也是深情难舍,高考前夕,他总是踱着小步子,这看看,那瞅瞅,就像网上说的那样:“你们再看看题,我再看看你们……”
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”而敏哥与学生建立起来的这种“亦师亦友”的关系,又似乎超乎亲情,这已经不能用“敬业”二字来形容了。他——陈敏,是在用一颗赤诚真心,忘我地经营自己的教育事业,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奉献给了初心不改的教育信仰!

3、陈敏微信朋友圈留下生前最后一张自拍相片,
也是他人生最后一节课拍摄的学生自习照。

4、 陈敏及华南师范大学同学毕业十周年合影。

5、多年来,陈敏获省市县各级奖项近100项的部分证书。

6、陈敏备课的笔记本总是写得密密麻麻。
妻子眼中的陈敏:一个不要命的工作狂
在妻子马小梅眼中,陈敏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,学校里芝麻大的事也能让陈敏牵肠挂肚。据马小梅回忆:陈敏自从任教以来,缺课、请假什么的,是从来没有的事。十几年,天天如此。他对工作有多狂热,对家人就有多苛刻。
马小梅说,记得我快要生孩子那会儿,自己躺在医院产房,羊水已破,却还听见陈敏说,可以生了吗?要是还没生,我就先去学校上课,今天是星期一,还要升旗呢!说完,他还真的走了,留下还是产妇的妻子,一个人挣扎着生下了孩子……
嫁给一个工作狂,妻子也不是没有埋怨过,但埋怨归埋怨,丈夫的教育事业她还是全力支持的。养儿育女中琐碎事情,大多交给了妻子。
陈敏去世,妻子悲痛欲绝,她回忆道:“他一直硬挺,牙龈出血总是不想让我知道,还怕我担心他,每天早上总是偷偷的把他出血染红的枕头套洗了,我女儿说她爸爸开车途中总是差点就踫到人,有好久都是坐着给学生上课,都不敢告诉家人知道……”

7、 一有空,陈敏就会下厨房,给妻子做顿好吃的,
以感激妻子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和表达自己的内疚。

8、陈敏家里办公案头放置的“园丁---
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”牌匾见证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。
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:满园桃李话别情
陈敏在学校和家里,两点一线的生活,在2019年5月8日戛然而止。
又是一个普通的清晨,陈敏像往常一样,收拾妥当准备出门,没等他骑稳车子,“咣当”一声,他从车子上重重摔下,妻子闻声赶来时,他正趴在地上,呼吸急促,妻子大喊“救命”,为他请假……
就在这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刻,陈敏竟然说:“不用怕,我没事,不用请假,我今天还有两节课呢,上完再去医院吧。”
妻子和儿子坚持把陈敏送往遂溪县第一人民医院,直到十天后,陈敏因急性白血病,离开人世。留下一众亲朋和学生,在悲痛中送走了他……他走得如此匆忙,大家留下了千言万语,他却来不及倾听——
“今天广州的天气阴沉微凉,坐车去银河园的路上心里万般滋味。……看到师母的那瞬间,我们抱在一起情绪崩溃…身处这种场面比我想象得更冲击、更悲怆,我连一句话也说不出口,只深感无比的沉痛、渺小、无力…这一切来得太突然,从病发到离开,仅10天的时间。在告别仪式上,鞠躬时整个身体都是颤抖的,抬头都觉得无比沉重……照片上的您露出了那个熟悉的笑容,而您静静地躺在里面,好像只是觉得平时上课太累了,想休息一段时间而已…”(陈敏老师学生紫媚)
“那时是我们最美好的时光,而您一直都在,亲切欣慰的笑容从未散去。当我习惯这一切,却不料想,离别竟是刹那间让人措手不及。恍惚间,我们还在课室,您还在讲台。一切都停留在你给我们最后一课的课堂打卡,而您只是返回了另一个世界的课堂。数十年后,希望能在课堂上相聚。”(遂溪县一中2011届高三20班苏洁仪)
“我独自伫立在他身边三分多钟,仔仔细细的端详着这张曾经熟悉而现已老去的脸庞。我想在他的脸上,读出因什么信念,使他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;是什么原因,使他在病倒后短短的十天內,就挥手离去、不带走一丝云彩…… 从此以后,三尺教坛上少了一个随手就能拈来、出口就能成章的聪明教者;生活中再也见不到或笑口呵呵或横眉冷对的陈敏;从此以后,我们已绝对不能见到经常引经据典,或抨击不公,或讴歌正气,或伸张正义的他!”(遂溪一中同事凌敏洲)
对于陈敏的父亲来说,这无疑是一场人间悲剧:八十岁的父亲,此时正经历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限悲痛……不忍心打扰还处在失去儿子极度悲伤的陈敏老父亲,我们没有采访老人家。我们采访了陈敏几位生前的同事。
“为人耿直,热心助人,淡泊名利”。如他的同事所说:“当今世界物欲横流,很多人已利益至上。在此大潮的影响下,本该圣洁的校园,很多亦有了不该有的变化。能舍已为人,坚守岗位,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,他应算一个!”
在陈敏发表于《当代》杂志的一篇文章中,能略见他的淡泊与耿直——
“清风明月几时有,我欲停杯一问之?少年子弟江湖老,红粉佳人两鬓斑。名兮利兮终随风,情兮仇兮亦如烟,会须酩酊酬良辰,何用惆怅咒逝川”。

9、近年来,遂溪县一中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,
全校师生共同努力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2019高考,
有1652人上本科线,高考上线率居湛江市前茅。图为遂溪县一中校园一角。

10、图为遂溪县第一中学大门。
编后语:
“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,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、社会地位、职业地位,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,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”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这番话,让无数教育工作者倍感欣慰,深受鼓舞。
讲台催人老,粉笔染白头。多少年来,人们一直把教师比作红烛,赞颂他们默默发光、无怨无悔奉献的精神,教师也一直以蜡烛精神来鞭策自己。而在现实中,教师的职业行为似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。他们以牺牲自我来换得学生茁壮成长,他们情系学生,情倾讲坛。
在今天,或许红烛对教师来说,实际上是一个伤感悲壮的比喻。经济浪潮的激荡同样冲击着教育园地。面对缤纷的世界,广大教师几十年如一日,默默奋斗在教学岗位,甘愿做“人梯”,让孩子们站到自己的肩上,去攀登新的科学高峰。用自己的师德去塑造千百万青少年美好的心灵。陈敏,就是新时代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代表。
叶圣陶先生说过:“教师就是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根草去的人”。时代需要陈敏这样的教师,更需要弘扬他无私奉献、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时代精神!